close
原文出處: http://blog.udn.com/liucl/5312954

ROSA SAT so MARTIN COULD WALK


2009年1月20日美國的歐巴馬總統宣誓就職,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當選為總統的非裔美國人。

在歐巴馬的競選過程中,推出了一句動人的口號,這句口號節奏自然、用字靈活,很巧妙地點出了非裔美國人的民權運動裡三個一脈相承的里程碑,這句口號是「Rosa sat, so Martin could walk; Martin walked, so Obama could run; Obama is running, so our children can fly.」,直接翻成中文是 “羅莎坐下來,所以馬丁可以走;馬丁走過,歐巴馬可以跑;歐巴馬正在跑,所以我們的孩子可以飛。”

羅莎是羅莎帕克斯(Rosa Parks),她在1955年公共汽車上,拒絕站起來把位置讓給別的白人乘客而被補,因而帶動了一連串爭取民權的抗議和杯葛,在下面我會比較詳細的講這個故事,這就是“Rosa sat”(羅莎坐下來)這句話所指。

這句口號中的馬丁是大家都知道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(Martin Luther King, Jr.),他是美國最有名的民權運動工作者,他在1955年領導因為羅莎帕克斯拒絕在公共汽車讓位被捕的杯葛運動,在1963年金恩博士在Washington D.C.帶領一個爭取工作和自由的大遊行,參加的人數達二三十萬。這個遊行對後來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和1965年通過的投票權法都有很大的影響,這就是口號裡“Martin Walked”(馬丁走過)這句話所指。

至於歐巴馬在跑“Obama is running”這句話,running這個字,一語雙關,在英文裡run是跑的意思,也是競選的意思。所以,「Rosa sat, so Martin could walk; Martin walked, so Obama could run; Obama is running, so our children can fly.」在表面上是講坐、走、跑、飛這四個動詞,其實這句話的真正的意義,是“羅莎帕克斯在1955年堅持坐在她在公共汽車上原來的位置,不肯讓座,金恩博士在1963年Washington D.C.領導的大規模遊行,為歐巴馬在2008年的參選總統開啟了先河,歐巴馬的參選讓我們的後代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機會,去追求他們的理想。”

讓我先從人權這個觀念講起,人權就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應有的權利,但是這個權利的定義,可以有不同的觀點,包括哲學、宗教、政治、社會等等,這個權利的定義,也隨著時間的演變,也因為不同的地域空間而不同。近幾百年以來,一個普遍認同的說法,是人權最基本的定義就是自由和平等,例如法國大革命的口號是自由、平等和博愛;美國林肯總統有名的蓋茨堡演說,一開頭就說,美國是一個源自自由的理念、堅信每個人生而平等的國家;1948年聯合國的人權宣言,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是“人人生而自由,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”。

在自由和平等這個前題之下,我們可以具體的講到民權即包括人身的安全、法律程序的公平,不因為性別、宗教、種族或者性向受到歧視,信仰、言論、新聞和參與政治活動的自由等等。民權是經由法律來保障的,民權之外,還有經濟、社會和文化的權,例如獲得食物和水的權利、住處的權利、健康的權利、受教育的權利和文化生活的權利等等,這些權利可以經由政策來維護和推行。不過,在這些項目下,具體地實現一個項目的目標和精神,以及執行的細節和成效,都是因時因地有不同的變化,因此,人權運動可以說永遠是在進行中的運動,不斷的改進、不斷的發現新的議題,正是追求更和平更美好的一個世界的原動力。

不久以前,我趁著南非曼德拉總統九十歲生日的機會,談到南非民權運動的歷史。今天,我想趁著美國歐巴馬總統當選的機會,談談美國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的發展,特別是上面提起的羅莎帕克斯和馬丁金恩博士兩個人的故事。

遠在十七世紀初期,美國殖民地時代,已經有非洲的黑人被賣到北美洲,作為奴隸,有些地方還有法令規定女姓奴隸的子女也是奴隸。1776年美國獨立革命之後,有些州通過了廢除奴隸制度的法令,也逐漸有奴隸被主人釋放,脫離奴隸的身分,但是奴隸制度還是一個有極大爭議性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問題。終於導引到1861年的南北戰爭,一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後,1865年美國憲法第十三條款修改,才正式結束了在美國存在了兩百多年的奴隸制度。

1866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民權法明文規定,凡是美國出生的人都具有美國公民的身份。但是,這可以說只是一個開始而已,絕大多數的非裔美國公民都陷在貧困、沒有受教育的機會、沒有社會地位的起跑點上,加上少數人的偏見歧視和保護個人利益的私心,而且更缺乏足夠的法令,充分保障每一個人的公民權利,“二等公民”雖然是一個不敬的名詞,卻也反映了當時的事實。

從1866年到2009年這一百五十年來,非裔美國人人權的爭取、抗爭、動亂、甚至流血,非裔美國人在各方面,包括政治、教育、音樂、藝術上的成就,一步一步走過來。歐巴馬總統的當選,當然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一個最高峰。讓我指出,當我講到非裔美國公民的民權運動時,我們也知道還有很多華裔、日裔、西班牙裔的美國公民,他們也走過也還正在走一條相似的路,我們也知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、地區也有許多相似的種族的問題,美國只不過是一個例子,是一個令人鼓舞、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。

讓我引用2008年11月4日歐巴馬當選總統的勝利演說中開頭的幾句話“假如還有人不相信在我們的國家裡任何理想都可能實現,還有人懷疑我們建國的祖先的夢是不是還和我們相隨,還有人對民主制度的力量還存著懷疑,今天晚上,是你們的答案。”

“Rosa sat, so Martin could walk; Martin walked, so Obama could run; Obama is running, so our children can fly.”這其中引用了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裡三個重要的里程碑。讓我先為大家講在“Rosa sat, so Martin could walk”(羅莎坐下來,所以馬丁可以走)這句話裡羅莎的故事。

雖然憲法規定人人平等,但是種族隔離,規定不同種族的人,進種族隔離的公立學校,使用種族隔離的公共廁所,在公共的交通工具上,使用種族隔離的座位,是不是合法呢?隔離但是平等(segregate but equal)是存有種族偏見的人想出來的一個論點,他們想要用這個論點來支持種族隔離的行為,這個論點是在1896年獲得美國最高法院支持的。

首先,在理念上,種族隔離帶來的是分裂,而且,實質上隔離的背後的根本就是不平等。白人的學校可能有比較多的經費、比較好的老師,白人使用的公共設施比較乾淨舒適,白人有比較好的居住環境和工作機會。在美國,白人和黑人還是不同,一直到1954年,美國最高法院才在一個上訴案裡裁定,種族隔離的教育制度基本是不平等的。雖然許多公立學校開始執行種族融合的政策,在許多地方、特別在美國南方的某些州,進展還是多少都是刻意的很緩慢。

其中引起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注意的一個事件,是1957年阿肯色州(Arkansas)的州長派出國民兵,去阻止九個黑人學生到一所高中入學,第二天,當時的艾森豪總統出動了聯邦政府的軍隊,護送這九個學生到學校去,艾森豪總統同時還下令,把阿肯色的國民兵暫時歸入聯邦政府的指揮,解除了阿肯色州長動用這些國民兵的權力。自此以後,種族融合在學校裡逐步的前進,不過,當時除了教育之外,有些地方公共交通工具、公共設施還是執行種族隔離的政策,導致這個政策取消的一個重要事件,就是羅莎帕克斯的故事。

羅莎帕克斯住在阿拉巴馬利蒙高馬利市,她是一位女秘書,1955年12月1日他下班,坐公共汽車回家,公共汽車的坐位是種族隔離的,前面的座位預留給白人,黑人只能坐在一條分隔線後面的座位上,羅莎帕克斯上了車,坐在分隔線後面第一排一個空的座位上。可是,當後來有別的白人乘客上車,佔滿了分隔線前面預留給白人的位置時,司機把分隔線的牌子往後移,要求她和跟她坐在同一排的黑人乘客站起來,把位置讓給別的白人乘客,另外三位乘客都站起來把位置讓出來,羅莎帕克斯拒絕了,司機就把警察叫來,羅莎帕克斯以違反當地的隔離法令的原因而被逮捕。第二天她才被交保釋放,幾天之後,她被判違反法令,行為不檢,罰款十元,外加四元的法庭費用。羅莎帕克斯的事件激起了公憤,全城數以萬計的黑人,決定杯葛拒絕使用公共汽車,走路、共乘汽車和計程車去上班和上學,原來計劃一天的杯葛延長到三百八十一天,直到公共汽車座位隔離的法令被取消結束,領導這個杯葛行動的是一位搬來蒙高馬利市不久、當時還默默無名的牧師馬丁路德金恩。

羅莎帕克斯的行動,展現了她的勇氣,引起了美國民權運動裡最大規模也最成功的一個杯葛群眾運動,不但在美國民權運動裡有很大的影響,也因而引起許多國際上對美國黑人的遭遇的注意和同情。羅莎帕克斯後來獲得許多榮譽,包括二十幾個榮譽博士學位、柯林頓總統頒給她的自由獎章和美國國會頒給他的金質獎章,獎章上寫的字稱她為「近代民權運動之母」,她在九十二歲的時候去世。羅莎帕克斯引起的杯葛運動,讓金恩博士站上了美國民權運動的舞台,成為民權運動中一個最重要的領導者,這正是“Rosa sat so Martin could walk”(羅莎坐下來,所以馬丁可以走)這句話所指的歷史片段,下一次我會為大家講金恩博士的故事。

今天我講的,也許只是在遙遠的美國已經過去了很久的事情,但是經驗告訴我們,歷史會一再在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環境下重演。歧視、隔離、憎恨和仇恨,在人和人、族群和族群之間沒有存在的空間,曾經背負過的包袱必須趕快扔掉,曾經痛過的傷痕必須努力去療補。

在歐巴馬的競選過程中,他曾經針對種族問題,發表了一篇演說,其中有一段,它的意思是:在這一次選舉裡,我們有一個選擇,我們可以打族群牌,我們可以接受一個製造分裂、衝突、負面、刻薄的政治環境,但是如果我們作這麼一個選擇,我可以告訴你們,在下一次的選舉、再下一次的選舉裡,仍然有人會打同樣或者相似的牌,仍然會有一個製造分裂、衝突、負面和刻薄的政治環境。讓我們一起說“這一次,不要再走這條路了!”“這一次,不要再走這條路了!”又何止限於美國自己呢?

祝您有個平安的一天,我們下周再見!

延伸閱讀: 動人的演說 http://blog.udn.com/liucl/530597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