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 ‧前文提到,勞退(新制)為勞工個人/公司提撥退休金的制度
    到底一般社會新鮮人如我們,應不應該自行提撥勞工退休金呢?

    回答這個問題前,我們得先對勞退新制有些基本認識:

    勞退新制就像強制儲蓄
    每個月雇主需提撥不低於薪資6%金額至勞工個人退休專戶中,
    而員工,也可以自行提撥最高6%金額至個人退休專戶。
    這些提撥的錢,依據現行辦法,
    得要到年滿60歲後方得以月退方式(年資>15)或一次提領(年資<15)返還。
    退休專戶內的金額,可以用自然人憑證上勞保局查詢;或是到勞保局臨櫃查詢。

    因為是個人專戶,所以金額基本上一目瞭然,
    裡面有多少錢,國家屆時就應該給多少,不會消失不見最多是讓你看得到吃不到而已
    相反的,前文提到的勞保年金卻可能受到政策影響,而使給付額有所變動;
    而勞退的金額是以平均餘命來計算提領金額,有固定的計算方式,金額變動的可能性較小。


    ‧勞退年金給付的計算方式比較複雜,簡單來說,每月給付可以這樣理解:
    退休帳戶裡的金額,每月給申請人一部分,給到申請者死亡時大概領完。
    推估的死亡時間,是以當時國民的平均壽命來計算,稱為「平均餘命」,
    帳戶裡的餘額,在請領期間仍舊保證有定存的利率(目前保證為兩年定存利率),繼續產生利息。

    這邊給個實際的例子,摘自勞保局給出的年金計算方式

      勞工年滿60歲,平均餘命24年,個人專戶結算累積金額200萬元,利率1.3916%;
      其月退休金之計算步驟如下:

    1. 依利率(1.3916%) 與平均餘命(24年) 計算出「期初年金現值因子」為20.437440479。
    2. 帶入計算公式:2,000,000÷20.437440479÷12=8,155元。
    => 可領月退休金為8,155元


    勞工退休金的投資報酬率

    有人可能會問,存錢自己存就好了呀,
    自行提撥還要受到60歲才能提領的限制,有比較划算嗎?

    這個嘛...
    假設你自己的投資觀念正確,投資能力不錯,
    那這筆錢自行投資是很有可能超越政府保證的定存利率的。
    不過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,自行提撥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,怎麼說呢?

    首先先問大家,資產配置的目的是什麼呢?
    在我的想法裡,資產配置是為了分散非系統性的風險,避免投資太過集中於單一標的;
    試想看看,如果把全部的資產都丟在定存or股票裡,是多麼不智的一件事呀?

      全丟在定存,利率太低,失去了追求高報酬的機會;

      而全丟在股票,萬一遇到十來年一次的大股災,資產全部套牢,要用錢時不就欲哭無淚?


    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:
    部分的錢放在股票,追求可能較高的報酬
    同時將部分的錢放在定存,保證資產穩定成長
    最後保留部分現金活存,以備周轉或急難所需。

    這是資產配置的一個例子,
    如果再加上其他投資標的,如債券、不動產、貴金屬等,可以使配置方式更有變化。
    好的配置能使資產更為穩健,承受市場較大的變化。

    資產配置也和年齡有關,
    年輕時有工作收入,在醫療上也不大會用到錢,有較長時間等待未來的報酬,
    故風險承受程度較高,可以做較積極的投資,如股票、房地產等。
    而老年時,風險承受程度較小,最好是以保守投資(定存、高評等債券)為主。
    日後有空我再和大家分享我個人偏好的資產配置方式。


    ‧所以,若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上,既然都需要放一筆錢做低風險投資,
    與其真的存定存,或買壽險/儲蓄險保單,為什麼不把錢放在有國家保障的勞工退休金呢?

    讓我簡單做個分析:
      儲蓄險的利率也就接近定存,而勞退保障二年期定存利率,這點兩者看來差不多。

      其次,若是站在風險的立場來說,是保險公司容易倒、不給付,還是國家容易不給付呢?

      最後,這筆錢若是給壽險業者,大概就是拿去做更高風險的投資,
      在股市就是炒股、在房地產就是炒房 (大公司的節稅方法可比散戶多得多了);
      給國家,頂多是拿去護盤,而且依往例看來績效還不錯,被抱怨膁民眾的錢。
      (本來股市好好的投資就該有接近指數的績效啊...)
      站在個人偏好,我是寧願給國家賺啦。這是我個人的立場偏好,大家可以自己考量。



    ‧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,提撥勞工退休金有避稅效果,特別是高所得收入族群 (ref.)

    還記得怎麼報稅嗎?幫大家簡單複習一下,所得稅計算方式是這樣子

      計算所得淨額:所得淨額 = 所得總額 - 免稅額 - 扣除額(標準或列舉) - 特別扣除額

      計算應納稅額:應納稅額 = 所得淨額 x 適用稅率 - 累進差額

      計算應繳稅額:應繳(退)稅額 = 應納稅額 - 扣繳稅額及可扣抵稅額


    提撥勞工退休金的好處:1) 降低所得總額 2) 避免高稅率,這兩個部分都有避稅效果。

    首先,假設我們是個年收入150萬的科技業小確幸阿宅,
    每年若自行提撥需付出150*6%=9萬元。

    這九萬元,如果拿去買保險或投資股市,能夠節多少稅呢?
    如果是股市的話,很抱歉,你找不到什麼可以扣除的地方;
    可能有人會說:不對啊,我的股利所得還是交易股票可以扣除稅金耶!
    欸...這位先生/小姐,指的應該是"計算應繳稅額"部分的扣抵額,
    國家可不會平白讓你扣稅,這個其實是先前你股票交易、股利所得計算時,已被扣除的稅金,
    現在只是為了避免重複扣稅,多少還你一點而已,並不算是抵稅喔!

    若是拿去買保險呢?
    保險的話嘛,的確是可以扣抵,但每年每人上限是24,000元
    而且必需使用"列舉扣除額"才行 (這也代表無法利用90,000的標準扣除額!)
    這遠比勞退能夠免稅的九萬元少得多,不大可能全數扣除。

    另一方面,讓我們看看少了這九萬,在計算"應納稅額"時,對稅金有什麼影響:

    我們先假設這位阿宅單身、沒有扶養親屬、同時使用最簡單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好了。
    依目前(104年)的稅制算法,這位阿宅的所得淨額應該是:
    1,500,000(年薪) - 85,000(個人免稅額) - 90,000(標準扣除額) - 128,000(薪資特別扣除額) = 1,197,000 (所得淨額)
    在沒有自行提撥勞退的狀況下,這一百多萬裡,
    其中520,000,會被課以5%所得稅;
    其中650,000,會被課以12%所得稅;
    最後的27,000,必需以20%的稅率回饋社會。

    在沒有可扣抵稅額的情況下,阿宅需要付出109,400的所得稅。

    那如果是提撥了9萬的退休金呢?
    因為9萬可以直接在所得淨額裡扣除,剩下的1,107,000淨額並不會動用到20%的所得稅。
    故總共被課徵的稅金應有520,000*5% + 587,000*12% = 96,440。
    與無提撥的稅金相比,少了約一萬三千元,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啦。
    當所得愈高時,節稅的效益會更加明顯。 (試想30%以上的稅率多可怕...)
    這也難怪高所得者幾乎都會提撥了呀。


    ‧勞退基金是否會破產?

    最後,大家關心的可能是破產的問題,
    與入不敷出,需要動用國家預算補貼的勞保相比,
    勞退的金額均是自行提撥,無需動用預算補貼。
    而且如上所述,在股票市場上勞退基金的投報率通常都還不錯,倒不用特別擔心破產問題。
    若真的績效不盡理想,政府要支付二年期定存的保證利率也不算是個非常大的負擔。
    (真的政府需要補貼的機會應該是微乎其微啦,政府應該是靠勞退賺$$的啊...)
    所以我個人對於勞退破產倒是不大擔心,勞保健保或國民年金可能還危險得多。
    大家可以不用對這個問題過慮啦。

    有些人可能對於勞退的獲利率僅有二年期定存水準不滿意,
    這點也許在不久之後會有所改變。
    未來政府應該會順應潮流,讓勞工能自選退休金的投資組合。
    即便今年在立院被擋下來,但我想最終還是會通過的,
    屆時便可以選擇獲利較佳的投資標的,讓退休金的資產配置組合更完整。
    (詳情可參考這則新聞)

    不過開放自選組合,也意味著大家要為自己的投資組合負責任
    請大家務必有正確的理財觀念,務實的做投資。
    不要輕信金融從業人員的說詞,購買不適合自己、或是效益不佳、風險高的產品。
    否則,政府可是不會保證補貼各位的退休金的啊。


    ‧最後做個簡單的結論。
    高薪資所得、或是打算以勞退做資產配置的朋友,我建議自行提撥勞工退休金。
    而一般所得的朋友,我建議若不提撥勞退,
    也請建立起固定儲蓄、投資的習慣,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做好準備。
    投資請挑選穩定、長期展望佳的標的,避免短期頻繁進出市場,導致獲利表現不佳

    謝謝大家的收看啦,未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投資的心得。
    若有任何問題或意見,還請留言或來信討論,感謝。


    Terry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