‧前文提到,勞退(新制)為勞工個人/公司提撥退休金的制度。
到底一般社會新鮮人如我們,應不應該自行提撥勞工退休金呢?
回答這個問題前,我們得先對勞退新制有些基本認識:
勞退新制就像強制儲蓄。
每個月雇主需提撥不低於薪資6%金額至勞工個人退休專戶中,
而員工,也可以自行提撥最高6%金額至個人退休專戶。
這些提撥的錢,依據現行辦法,
得要到年滿60歲後方得以月退方式(年資>15)或一次提領(年資最多是讓你看得到吃不到而已。
相反的,前文提到的勞保年金卻可能受到政策影響,而使給付額有所變動;
而勞退的金額是以平均餘命來計算提領金額,有固定的計算方式,金額變動的可能性較小。
‧勞退年金給付的計算方式比較複雜,簡單來說,每月給付可以這樣理解:
退休帳戶裡的金額,每月給申請人一部分,給到申請者死亡時大概領完。
推估的死亡時間,是以當時國民的平均壽命來計算,稱為「平均餘命」,
帳戶裡的餘額,在請領期間仍舊保證有定存的利率(目前保證為兩年定存利率),繼續產生利息。
這邊給個實際的例子,摘自勞保局給出的年金計算方式:
- 勞工年滿60歲,平均餘命24年,個人專戶結算累積金額200萬元,利率1.3916%;
其月退休金之計算步驟如下:
1. 依利率(1.3916%) 與平均餘命(24年) 計算出「期初年金現值因子」為20.437440479。
2. 帶入計算公式:2,000,000÷20.437440479÷12=8,155元。
=> 可領月退休金為8,155元
‧勞工退休金的投資報酬率
有人可能會問,存錢自己存就好了呀,
自行提撥還要受到60歲才能提領的限制,有比較划算嗎?
這個嘛...
假設你自己的投資觀念正確,投資能力不錯,
那這筆錢自行投資是很有可能超越政府保證的定存利率的。
不過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,自行提撥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,怎麼說呢?
首先先問大家,資產配置的目的是什麼呢?
在我的想法裡,資產配置是為了分散非系統性的風險,避免投資太過集中於單一標的;
試想看看,如果把全部的資產都丟在定存or股票裡,是多麼不智的一件事呀?
- 全丟在定存,利率太低,失去了追求高報酬的機會;
- 而全丟在股票,萬一遇到十來年一次的大股災,資產全部套牢,要用錢時不就欲哭無淚?
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:
將部分的錢放在股票,追求可能較高的報酬;
同時將部分的錢放在定存,保證資產穩定成長;
最後保留部分現金活存,以備周轉或急難所需。
這是資產配置的一個例子,
如果再加上其他投資標的,如債券、不動產、貴金屬等,可以使配置方式更有變化。
好的配置能使資產更為穩健,承受市場較大的變化。
資產配置也和年齡有關,
年輕時有工作收入,在醫療上也不大會用到錢,有較長時間等待未來的報酬,
故風險承受程度較高,可以做較積極的投資,如股票、房地產等。
而老年時,風險承受程度較小,最好是以保守投資(定存、高評等債券)為主。
日後有空我再和大家分享我個人偏好的資產配置方式。
‧所以,若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上,既然都需要放一筆錢做低風險投資,
與其真的存定存,或買壽險/儲蓄險保單,為什麼不把錢放在有國家保障的勞工退休金呢?
讓我簡單做個分析:
- 儲蓄險的利率也就接近定存,而勞退保障二年期定存利率,這點兩者看來差不多。
- 其次,若是站在風險的立場來說,是保險公司容易倒、不給付,還是國家容易不給付呢?
- 最後,這筆錢若是給壽險業者,大概就是拿去做更高風險的投資,
在股市就是炒股、在房地產就是炒房 (大公司的節稅方法可比散戶多得多了);
給國家,頂多是拿去護盤,而且依往例看來績效還不錯,被抱怨膁民眾的錢。
(本來股市好好的投資就該有接近指數的績效啊...)
站在個人偏好,我是寧願給國家賺啦。這是我個人的立場偏好,大家可以自己考量。
‧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,提撥勞工退休金有避稅效果,特別是高所得收入族群 (ref.)
還記得怎麼報稅嗎?幫大家簡單複習一下,所得稅計算方式是這樣子:
- 計算所得淨額:所得淨額 = 所得總額 - 免稅額 - 扣除額(標準或列舉) - 特別扣除額
- 計算應納稅額:應納稅額 = 所得淨額 x 適用稅率 - 累進差額
- 計算應繳稅額:應繳(退)稅額 = 應納稅額 - 扣繳稅額及可扣抵稅額
提撥勞工退休金的好處:1) 降低所得總額 2) 避免高稅率,這兩個部分都有避稅效果。
首先,假設我們是個年收入150萬的科技業小確幸阿宅,
每年若自行提撥需付出150*6%=9萬元。
這九萬元,如果拿去買保險或投資股市,能夠節多少稅呢?
如果是股市的話,很抱歉,你找不到什麼可以扣除的地方;
可能有人會說:不對啊,我的股利所得還是交易股票可以扣除稅金耶!
欸...這位先生/小姐,指的應該是"計算應繳稅額"部分的扣抵額,
國家可不會平白讓你扣稅,這個其實是先前你股票交易、股利所得計算時,已被扣除的稅金,
現在只是為了避免重複扣稅,多少還你一點而已,並不算是抵稅喔!
若是拿去買保險呢?
保險的話嘛,的確是可以扣抵,但每年每人上限是24,000元,
而且必需使用"列舉扣除額"才行 (這也代表無法利用90,000的標準扣除額!)
這遠比勞退能夠免稅的九萬元少得多,不大可能全數扣除。
另一方面,讓我們看看少了這九萬,在計算"應納稅額"時,對稅金有什麼影響:
我們先假設這位阿宅單身、沒有扶養親屬、同時使用最簡單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好了。
依目前(104年)的稅制算法,這位阿宅的所得淨額應該是:
1,500,000(年薪) - 85,000(個人免稅額) - 90,000(標準扣除額) - 128,000(薪資特別扣除額) = 1,197,000 (所得淨額)
在沒有自行提撥勞退的狀況下,這一百多萬裡,
其中520,000,會被課以5%所得稅;
其中650,000,會被課以12%所得稅;
最後的27,000,必需以20%的稅率回饋社會。
在沒有可扣抵稅額的情況下,阿宅需要付出109,400的所得稅。
那如果是提撥了9萬的退休金呢?
因為9萬可以直接在所得淨額裡扣除,剩下的1,107,000淨額並不會動用到20%的所得稅。
故總共被課徵的稅金應有520,000*5% + 587,000*12% = 96,440。
與無提撥的稅金相比,少了約一萬三千元,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啦。
當所得愈高時,節稅的效益會更加明顯。 (試想30%以上的稅率多可怕...)
這也難怪高所得者幾乎都會提撥了呀。
‧勞退基金是否會破產?
最後,大家關心的可能是破產的問題,
與入不敷出,需要動用國家預算補貼的勞保相比,
勞退的金額均是自行提撥,無需動用預算補貼。
而且如上所述,在股票市場上勞退基金的投報率通常都還不錯,倒不用特別擔心破產問題。
若真的績效不盡理想,政府要支付二年期定存的保證利率也不算是個非常大的負擔。
(真的政府需要補貼的機會應該是微乎其微啦,政府應該是靠勞退賺$$的啊...)
所以我個人對於勞退破產倒是不大擔心,勞保健保或國民年金可能還危險得多。
大家可以不用對這個問題過慮啦。
有些人可能對於勞退的獲利率僅有二年期定存水準不滿意,
這點也許在不久之後會有所改變。
未來政府應該會順應潮流,讓勞工能自選退休金的投資組合。
即便今年在立院被擋下來,但我想最終還是會通過的,
屆時便可以選擇獲利較佳的投資標的,讓退休金的資產配置組合更完整。
(詳情可參考這則新聞)
不過開放自選組合,也意味著大家要為自己的投資組合負責任。
請大家務必有正確的理財觀念,務實的做投資。
不要輕信金融從業人員的說詞,購買不適合自己、或是效益不佳、風險高的產品。
否則,政府可是不會保證補貼各位的退休金的啊。
‧最後做個簡單的結論。
高薪資所得、或是打算以勞退做資產配置的朋友,我建議自行提撥勞工退休金。
而一般所得的朋友,我建議若不提撥勞退,
也請建立起固定儲蓄、投資的習慣,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做好準備。
投資請挑選穩定、長期展望佳的標的,避免短期頻繁進出市場,導致獲利表現不佳。
謝謝大家的收看啦,未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投資的心得。
若有任何問題或意見,還請留言或來信討論,感謝。
Ter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