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ource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akopapu-2060/article?mid=-2&prev=116&l=a&fid=1

繁體版全文: http://www.fengshui-chinese.com/discuz/viewthread.php?tid=28288


雖然南懷瑾先生說外流的這些講稿沒有潤飾過, 或有訛誤, 不要流傳.

但我覺得這份講稿真的滿有趣的, 可以一看


==

南懷瑾先生《莊子講記》大宗師(五)

莊子的寓言

  下面莊子就提出一個在中國文學中慣用的最好的比喻。比喻本身在莊子來說,不叫比喻叫寓言。寓言這個字, 是莊子先提出來的,距離現在有兩千多年。但到了滿清末年,外國文化一進來,那些神怪的小說如《伊索寓言》也進來了,後世青年的同學們,因為兒童時候就讀過 《伊索寓言》,這是西方神話,神話都是亂想編出來的,像科學小說一樣憑幻想寫的,所以認為寓言那都是謊話,亂扯。結果看了《莊子》,莊子自己說他所說的話 都是寓言,那麼《莊子》就是放狗屁亂說嘛!這都是觀念上的錯誤。我們要注意,這只是當時我們把西方的神話翻譯過來,借用了《莊子》中寓言這個名稱。那麼,莊子所說的寓言又是什麼寓言?我們要瞭解,寄寓也。所以莊子說他講的話是寓言,意思就是說我所講的話,是打丫頭罵小姐的話,這就是寓言。有時人類的語言,沒有辦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,我們仔細研究,在與人談話時,直接講,對方反而不懂,改為將一段笑話,說一個故事,不等到說完,對方哈哈大笑,他就懂了。這是人與人之間,溝通思想意見,最好的辦法。所以印度的因明邏輯有用這種辦法,我們遇到很難表達的思想時,最好的辦法是用笑話,用故事。喻是有意義的,不是沒有意義的。所以《莊子》裏處處用比喻說明道理。

  夫藏舟于壑,藏山於澤,謂之固矣。然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,昧者不知也。
  字,只能借用一個名稱來講,就是佛學所說的執著,抓得很牢。一個人對生命之中的一切,都想把握的很牢,其實永遠都不會給你把握的。所以要想把握很牢,就是藏舟于壑,藏山於澤,把船藏在山谷裏面,把山藏在海洋裏面。代表海洋。以我們人的觀念,那真是牢固得不得了,謂之固矣。但是,人卻不知道,你認為藏的很好,有一個人力氣很大,半夜三更不知不覺地把山和太平洋都背走了,你看,莊子早就知道地球在轉動。地球是圓的會轉動,人們以為是近代科學知識,其實中國上古早已知之,知識我們不詳察而已。又有人根據中國若干書籍上說的天圓地方,便一口咬定古人的觀念認為地球是方的。這種不明究竟人云亦云的說法,非常錯誤。孔子的弟子曾子,就曾講過地是圓的,不是方的,而且一直在旋轉,所謂天道左旋,地道右旋的觀念,早已由來悠久。地方不是指地球是方塊的,是說地有方位。我們看舊書,不要自己把自己文化搞錯了。山和海夜裏有人背它,但一般人不懂得,以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穩當,實際上地球在轉動,這個知識是現代科學常識。

  這一段郭象的注解非常有意義,非常好:夫 無力之力莫大於變化者也,故乃揭天地以趨新,負山嶽以舍故,故不暫停,忽已涉新,則天地萬物,無時而不移也。世皆新矣,而目以為故舟;日易矣,而視之若舊 山;日更矣,而視之若前。今交一臂而失之,皆在冥中去矣。故向者之我,非複今我也,我與今俱往,豈守故哉。而世莫之覺,謂今之所遇可系而在,豈不昧哉!"

  這個宇宙間天地間,最有力量的是什麼?在宗教家是上帝,神佛,中國文化不講這一套,中國文化把上帝神佛都用一個名稱——造化,也叫變化,這是物理性的,沒有宗教的外衣。後來,也用於八字算命,哎呀,我的命不好,也是造化不好。造化就是生命的主宰。這個宇宙的功能,看起來沒有力量,但對一切萬物一切生命,有主宰的作用。宇宙間的萬事萬物,實際上隨時在向前走,每一天都不同,隨時都是新的,所謂苟日新,又日新,日日新, 這個不同,在中國文化的《易經》中,叫變化,在佛就叫無常。只是我們人的知識不夠,認識不夠。眼睛裏的臺北,今天跟昨天一樣,其實,今天的臺北不是昨天的 臺北,明天的臺北又不是今天的臺北,隨時在變的。所以我們要瞭解,昨天活著的我不是今天活著的我,今天活著的我不是明天活著的我,認為我今天的生命和時間 永遠守在那裏不動,或者永遠把今天的成就看得牢牢的,道理看不通,那就對道永遠不瞭解。這就是郭象的注解,後來注解沒有超過他的,比《莊子》又要容易懂一 點,因為離我們更近了。

  藏大小有宜,猶有所遁。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,是恒物之大情也。

  我們要藏大的和小的東西,有宜,都想藏在恰當的地方,天下事真藏的好嗎?真被人把握的牢嗎?不可能,猶有所遁, 越藏得好越把握的好,越逃走了。我昨天還對一個朋友說,你愛自己的小孩愛的要命,但越愛越糟糕,愛的教育要有方法,愛得太過了就被你害了,你越愛得牢越跑 得快。天下事都是如此,真想藏,那要怎麼藏呢?就藏在本位上,把天下藏在天下,一點問題都沒有;這一杯水藏在海裏,藏得最好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所以人一切 歸之于自然,歸還到本位去,應該如何便如何。你如果用私心,用個人的小觀念,想把它抓得很牢,你越抓越跑了,就不對了。

  我們因為不知道宇宙這個造化隨 時在變,不知道這個道,卻永遠想抓得牢牢的,所以我們想永遠年輕,未來的錢想永遠保有。我的經濟思想不同,我經常告訴年輕同學,這個月發了財賺了五十萬, 在口袋裏嗎?沒有,在銀行裏。我 說那不叫賺。如果放在銀行,我有經驗,我年青時,家裏的錢都放在銀行,北洋政府被北伐戰爭打垮了,銀行沒有了,錢也沒有了,所以銀行也靠不住。我認為把錢 放到口袋裏都不算我的,算不定等一下掉了,或被扒手摸走了,身上放了錢出門還要摸一摸,告訴扒手我這裏有錢,反正很麻煩。要什麼時候才叫賺錢呢?我的原則 是,錢用完了,總算我用過了,那才是真的賺了。所以你藏得那麼之深,之牢,認為這回我放好了,不知道會變去的。鈔票我用完了,就是我剛才的原則,我用完了 就是空了,空了還怎麼變?

  莊子這類文章,在中國一二千年詩詞歌賦文章上,各方面都經常用到,當然古人寫文章,不會一句一句統統地用上去,那就叫文抄公了,不過寫文章的人,千古文章一大抄,只是抄的技術高明與否。如這一段,凡是遇上藏山”“所藏等幾個字,就把《莊子》這段精神拿出來了。

 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。若人之形者,萬化而未始有極也,其為樂可勝機邪?

  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大問題了,這是道家的思想。我們人最高興是有了這個生命,所謂生命就是有這個肉體,這是錯誤的認識。生命不是肉體,肉體是一個機械,我們生命的能,通過這個肉體用一用。犯人之形,我們人犯了錯誤,才得到這個人形。結果為了幾十斤肉,幾百根骨頭,一天到晚忙死了,對 自己的形體愛護的不得了。其實像人體這麼一個生命,在宇宙變化裏,是千千萬萬變化裏的一種而已,沒有什麼可貴。人的漂亮不及玫瑰花,香味不及蘭花,笨不像 豬,聰明不像猴子,人同猴子、豬、花等都是變化裏的一種。但生命的根本,宇宙裏的道,它生生不已,變化萬有,無窮無盡,永遠變不完。所以,我們人如果認識 了自己的真生命,其為樂可勝計邪?真得了道,那是無比的快樂,那就是叫極樂世界了。

  故聖人將游于物質所不得遁而皆存。善妖善老,善始善終,人猶效之,又況萬物之所系,而一化之所待乎!

  真正得道的人,不一定認這個肉體,他要得生命的真體,得了真體才能游於物之所不得遁,才能同萬化並存,永遠不死,才是真能了道。郭象的注解:夫聖人游于變化之途,放於日新之流,萬物變化亦與之萬化,化者無極亦與之無極,誰得遁之哉。夫于生畏凶而於死為存,於死為存則何時而非存哉。得道的人,遊戲人間,任運自然,一天天只管今天不管明天,這個生命萬古常新的,它跟著宇宙天地的自然而變去,不勉強不抗拒,過去了的不想拿回來,未來的也不抗拒它,自然而來,自然而去。得了道的人,他看見我們這個生命活著是可憐的,是失敗的,所以莊子講是犯人之刑,犯了罪,才有人這個身體。

  所以得了道的人,才會懂得自己的生命,就是短命,活得長活得短,怎樣生來開始,怎樣死了走,都無所謂,這是天地自然之理,這個道的根本,形而上的道體,是萬物之所系,萬物都靠這個道這個能,變化出來。一化就 是萬物的萬種變化,最後的功能就是一個,這一個就是道,那這個道怎麼修法呢?  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。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。自本自根,未有 天地,自古以固存。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。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長於上古而不為老。狶韋氏得之,以掣天地;伏羲氏得 之,以襲氣母;維鬥得之,終古不忒;日月得之,終古不息;堪壞得之,以襲昆侖;馮夷得之,以遊大川;肩吾得之,以處大山;黃帝得之,以登雲天;顓頊得之, 以處玄宮;禺強得之,立乎北極;西王母得之,坐乎少廣。莫知其始,莫知其終。彭祖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;傳說得之,以相武丁,奄有天下,乘東維,騎箕 尾,而比於列星。
  
有物先天地

  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。

  這個道就很麻煩了!大家要找名師傳道,找不到的。莊子在這裏傳道了。這個道,有情有信不是感情之意,有情就是現在講的有境界的,有信,有徵候的。做功夫,你明白了一步,一步的象徵會出來。但是無為無形,你越是作功夫離道越遠,心境越清靜越空靈,越接近無為,雖然無為,而又是無形的。那你說無為無形是空的,看不見的,可你心神真能養到空了,那空就有一步一步的境界,一步一步的徵候。這個做功夫,莊子在《人間世》的心齊裏已經講過了,孔子也曾經講過,不過孔子只講原則,孔子講道就很困難了,他是做篤實的功夫。孔子講:吾十五有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。我們小時候讀古書,很調皮,孔子小時候腿不太方便,三十歲才站得起來,大概在學校的時候少運動,就這亂扯一通。孔子這一段話的意思是:從十五歲求學,經過十五年學習,才建立了信念;再加十年作人作功夫,四十才不懷疑,不然都在動搖之中;再作十年功夫,五十歲才有消息;六十而耳順。那個耳朵不順?什麼叫耳順呢?應是六十而耳,順,就是是非善惡合一了;再過十年,才得了道。孟子講四十而不動心,同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差不多。但孟子傳道,講浩然之氣,怎麼法呢?他又不講了。孟子講的修養在《盡心章》裏有:可欲之謂善,有諸己之謂信,充實之謂美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,有諸己之謂信,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幾步功夫都講完了,就是莊子講的有情有信可欲之謂善,譬如在座許多信佛信教的,喜歡跑廟子找老師,你就是善人,可欲就是想求,你要就是善,但你還沒有見道。你用功上路,漸漸就會達到有諸己之謂信。那是說,火候到了,必然會有它的境界呈現,可以征信無疑。但是還不行,還要身心充實。孟子這一段話,一路下來,講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層次經驗。其實幾家道理都一樣,說法不同而已。

  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;

  我們找明師傳道沒有用,道是可傳而不可受的,這就很妙了,既然可傳,何以不可受呢?我們不要被莊子文字欺騙了,這當然可傳,代代相承是有的,只要有一個得道的觀念,那已經錯了,這既是不可受的理由。你如果有老師傳我道了的這個觀念,就已經違反了無為無形的觀念了。怎麼又叫可得而不可見呢?因為道無為無形的,當然不可見。所以我們看見某人有道,古人形容得非常好,儼然有道之士,好象有道的樣子,但道不在形象上。這個儼然,等於佛家的”“如來如來翻譯得非常高明,好象來了卻又沒有來,來而不去,去又不去,就是這個道理。儼然在中國文學上,用得之高明,有時一看,覺得古人實在聰明,現在人沒有那麼聰明。這個道為何可傳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呢?

  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。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。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長於上古而不為老。

  道在哪里呢?不在老師那裏,也不在菩薩那裏,道在你自己那裏,自本自根,自己本來有的。所謂名師傳道,不過是把他的經驗告訴你而已,你拿著他的經驗比這去做,找出得道的道是什麼,不是他給你一個什麼東西,道不是鈔票,鈔票給你也會用光的,這部會掉的,是自本自根的。這個道在沒有天地萬有之前,就永遠存在了,這才是存在主義神鬼,鬼靠什麼來迷人呢?就是靠著一點道的靈光,這個是動詞不是名詞,鬼得了這點道的靈光就更神了,不然就是一個笨鬼。神帝,得了這個才可以做上帝,不然就是下帝了,那就不行了。

  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長於上古而不為老。這裏就是老子觀念的發揮,老子講,道恍兮惚兮,其中有精,就是這個道理。太極是上古的名稱,我們讀了《莊子》,再看孔子著《易經。系辭》就知道,太極這個名詞也非孔子所創,也非莊子所創,是上古老祖宗所傳下來的。太極這個名詞代表宇宙初生那一點那個東西,等於現在講的物理動能最初的那一下。至於無極是我們中國文化後來所造的。老子的徒孫列子的書《列子》上,在太極上面創了無極”“無始等五個名詞。六極就是六合,就是空間,東南西北上下。中國過去講宇宙只用六合,這是在春秋戰國的時代。到了秦漢以後,用八方,所謂八方風雨會中州,這是康有為有名的對子。到了佛學進入中國,加成了十方,所謂十方,即四方四隅和上下。。上古是無始以來,非常古老。這一段用高、深、久、長來形容。得道之後  狶韋氏得之,以掣天地;伏羲氏得之,以襲氣母;維鬥得之,終古不忒;日月得之,終古不息;堪壞得之,以襲昆侖;馮夷得之,以遊大川;肩吾得之,以處大山;黃帝得之,以登雲天;

  這是《大宗師》比較精彩要做結論的地方了。豨 韋氏是仁王,如果我們研究遠古史,學者們都把它拿掉的,在中國古文化裏,像我們小時候讀書時就知道,中國這個民族這個文化有多久呢?已經有幾百萬年以上 了。最初是天皇地皇人皇,人皇以後伏羲才出來畫八卦,在這以前都是無文字的。那時我們這個世界跟天人是來往的,人都會飛的,同佛家的說法一樣。太陽月亮就 象掛在門口的電燈,後來人越來越壞了,這個地越來越離開天了。到現在沒有辦法,只要用太空船,慢慢得想回去。人後哪里來?不是猴子不是細菌變得,是從天上 下來的,老祖宗下來後,看見地球荒島一個,很好玩,以為不用吃飯身上有光,飛來去去的,就在地上流連久了,後來貪吃鹽巴吧,因為別的星球沒有,吃了鹽巴骨 頭結實變重了,飛不起來,就留在地球上了,又後也是吃了蘋果出了毛病了。但是我們現在認為那些是神話,究竟是不是神話呢?這是一個問題了。譬如說現在的美 國同學,找出《山海經》上,大禹王治水已經到了美國了,變成有根有據的事情,傳說紛紛。豈止宋朝,其實唐朝我們中國都有人到過美國,只是覺得那裏荒涼的 很,沒什麼意思。

  伏羲氏畫八卦,是得了道的人。道士無形無象的,只是功夫的方法各有不同,伏羲氏得了道,以氣襲母,以修煉氣而成功,長生不死。維鬥得之,終古不忒;”“維鬥是天上的北斗七星,北斗七星得了道,所以它就坐天體的主宰,指揮天體。我們中國文化發達的最早的是天文。過去我們把天體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薇、少微、太微。類似于我們現在講天文的經緯度。經緯度是西方的劃分法。我們把天體分成三垣、二十八宿,就是把天體星座的範圍,劃分為二十八個部分,為什麼叫宿呢?這是指每天太陽從西方落下去的時候,東方天上是那一個星座出來,這星座就是宿。這出來的星座,每個月不同,每七天也不同,所以分作二十八宿,又分為十二辰,作為時間與天體的關係。過去發現了北斗七星,就是現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際。在夏天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銀河,在銀河的背面,那七顆最亮的星就是北斗星,把七顆星連起來,象舀水的瓢,古時叫。現在的天文學,也沒有離開我們老祖宗那個原則。整個天體那許多星星,都是以北極星作為中樞,眾星拱衛著它。每到晚上,北斗七星的斗柄前方,一定有兩顆最亮的星,很容易看見,這兩顆星叫招搖二星,像兩個眼睛一樣,現在常講

  日月得知,始古不息;太陽月亮因為得了道的功能,所以永遠掛在天體上。堪壤就是泥巴。昆侖上何以那麼高呢?是一點一點的泥巴堆積起來的。馮夷是什麼呢?是水仙,太平洋大西洋的水都歸馮夷管得。肩吾是古代神仙的名字,他得了道永遠在高山上活著不會死。

  由上古到了我們老祖宗黃帝,黃帝得之,以登雲天;在 中國古代的歷史上,黃帝自得道以後,活到一百一十歲,共計在位時間一百年。後來因修道有成,便在鼎湖百日飛升,上天作神仙的共祖了。鼎湖在安徽黃山上,在 鼎湖天上下來一條龍,黃帝騎上龍就上天了,一般幹部就抓住龍背龍尾,差一點的,就抓住龍須,跟著飛升,結果龍須斷了,落下來變成神仙,所以長生不死。因 此,後來就有攀龍附鳳的術語,用之于君臣風雲際會的頌稱。  顓頊得之,以處玄宮;禺強得之,立乎北極;西王母得之,坐乎少廣。莫知其始,莫知其終。彭祖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;傳說得之,以相武丁,奄有天下,乘東維,騎箕尾,而比於列星。

  顓頊是上古的一個帝王的名字,這個帝王的了道,以處玄宮;死後做了北極的主宰。禺強得之,立乎北極;禺強是神話中管北極深海的神,據說是中國人,所以北極的主權是我們的,將來你們到北極探險,找找他看。西王母得之,坐乎少廣。少光是天的名字,在佛經中三界天下圖有這個天的名稱。西王母據說是玉皇大帝的媽媽,永遠是二十幾歲的樣子,她的丈夫在東王宮,他們九年才能見一面,都是得了道的人,他們生的兒子玉皇大帝就當中央的主宰。這是中國的神話。你們研究比較宗教,把各種宗教收攏來一研究,會發現天上非常鬧熱,西方有西方的區域,我們有我們的區域。

  這些人都得了道,所以能變成神,莫知其始,莫知其終。這一斑老祖宗,不知道活了多長。至於同我們比較相近的是彭祖,彭祖是可以考證的,據說他是唐堯時候的人,活了八百歲,實際上,如果照《神仙傳》上講,他到現在還在。彭祖是南方楚國湖北一帶人的祖先彭祖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;”“五伯就是到春秋戰國時期,他還活著。那麼上面講的是出世,你看莊子好象亂扯一陣,把老祖宗神話都拿出來了,這些人在社會世間,把國家治理好了,功德好事作完了,最後走了。得道了,不生不死。後世就要差一層,得了道當宰相,傳說得之,以相武丁,乘東維,騎箕尾,而比於列星。”“傳說是上古的名宰相,得了道的,因此一統天下,據說傳說功成名遂身退,死了以後上天,成了管星宿的神。郭象的注解很多,大家自己去研究。那麼,看起來莊子煞費苦心在宣傳宗教,像我們現在拿一本《聖經》在街上叫一樣,在宣傳他的道,叫完之後,他引出一個人。

  南伯子葵問乎女禹曰:子之年長矣,而色若孺子,何也?曰:吾聞道矣。南伯子葵曰:道可得學邪?曰:惡, 惡可!子非其人也。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,而無聖人之道。我有聖人之道,而無聖人之才。吾欲以教之,庶幾其果為聖人乎?不然。以聖人之道,告聖人之才,亦易 矣。吾獨守而告之,參日而後能外天下。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,七日而後能外物。已外物矣,吾又守之,九日而後能外生。已外生矣,而後能朝徹,朝徹而後能見 獨,見獨而後能無古今,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。殺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。為物無不將也,無不迎也,無不毀也,無不成也。其名為攖寧。攖寧也者,攖而後 成者也。南伯子葵曰:子獨惡乎聞之?曰:聞諸副墨之子。副墨之子,聞諸洛誦之孫。洛誦之孫,聞之瞻明。瞻明,聞之聶許。聶許,聞之需役。需役聞之於謳。于謳聞之玄冥。玄冥聞之參寮。參寮聞之疑始

    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

   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:“子之年長矣,而色若孺子,何也?”曰:“吾聞道矣。”南伯子葵曰:“道可得學邪?”曰:“惡!惡可!子非其人也。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,而無聖人之道;我有聖人之道,而無聖人之才。吾欲以教之,庶幾其果為聖人乎!

    女偊是女仙,“南伯子葵”問這個女仙,你的年齡非常大,你的顏色像小孩子一樣,是什麼理由呢?女仙告訴他因為我得道了。南伯子葵又問,道可以學嗎?諸位青年同學注意了,南伯子葵他想學道,接著女仙說:“惡!惡可!”道怎麼可學呀!你想學道還不夠資格,你不是學道的人。“卜梁倚”是古代的一個神仙,他有聖人的才能有聖人的聰明,有學道的智慧,可以做哲學家,可以講理論,卻沒有道的資格,我呢,有聖人之道卻無聖人之才。

    所以,要出世同入世合一,那就是佛家講的十地以上的大菩薩,道家講得了大道的人做得到,不能只能走一邊,不能兩邊兼得。女仙講,“我有聖人之道,而無聖人之才”。換句話說,孔子有“聖人之才”,恐怕還沒有“聖人之道”,莊子呢,有“聖人之道”又無“聖人之才”,所以始終在農林公司當管理員過了一輩子。大家對這一段話要注意,我們先不講道,有些人道德也好學問也好,不一定有那個才能,叫他做事,卻是“窩”字型大小的,“窩”字型大小者,不能做事之窩囊也;有些人辦事做事真是能幹,卻沒有學問,連簽名都簽不好,但道德你就不要問了。古代帝王要用手下人的才能的時候,就不用他的道德,所以高明的皇帝很放手,他貪污也好,亂七八糟也好,裝著看不見,貪污多了犯了罪,把他滿門抄斬財產充公,等於拿給他過手一下,還不是全部回來,搞了半天都是給我收藏。一個人才幹,道德,學問三者兼備的,幾乎沒有,有的話,那就不得了,那就得道了。也可以講,有人有“聖人之才”,什麼道家佛家新舊約全書等,都講得通,學問很好,但修道不一定成功,有些人得了道了,你叫他弘法傳道,他一句也講不出來的,那時有“聖人之道”無“聖人之才”,不能兼備。這都是莊子講的真話。

    “吾欲以教之,庶幾其果為聖人乎!”女仙講,像卜梁倚這個人嘛,有“聖人之才”卻無“聖人之道”,我有“聖人之道”卻無“聖人之才”,我來教教他,取長補短,二個人的本事合在一起,也可以得道。

    不然,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,亦易矣。吾猶守而告之三日,而後能外天下;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七日,而後能外物;已外物矣,吾猶守之九日,而後能外生;已外生矣,而後能朝徹,朝徹,而後能見獨;見獨,而後能無古今;無古今,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。

    所以有“聖人之道”的人,找一個具備“聖人之才”的學生,然後傳道給他,他一學,會成功,不然就很難。像卜梁倚有聖人的才能,也就是說是塊材料,我有“聖人之道”卻無“聖人之才”,來教他勉強會成功,但卻很辛苦,教了他三天。古人教了三天就已經厭煩死了,我們教了多少年還在教,你看多痛苦!三天後卜梁倚能“外天下”,那個空的境界超過了宇宙,宇宙都在他那個道之中。時間空間身體都忘掉了。還不夠,女仙又給他打了一個七,七天後能“外物”,不被物理環境所束縛了。因為得了道,還是沒有脫開物理的環境,風寒暑濕感冒生命逃脫不開,外物的境界還要侵襲你的,等到“外物”了,才叫跳出三界外了,但還在五行中。女仙又守了他九天,才“外生”了了生死。了生死後才“朝徹”,“朝徹”就是大徹大悟了,“朝”是早上太陽出來了,光明普照之意。大徹大悟以後還要修嗎?還要修,還要“見獨”,“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”,孤零零的,把道找到了。“見獨”以後,“而後能無古今”,不生不滅無始無終。“無古今,而能入於不死不生。”

    你看道多難辦,一步一步有征信,有境界,有徵候,莊子借這個女仙之口就把道傳出來了。所以,你們年青同學想做大師,不過現在大師不值錢了,到處都是什麼大師,將來做“太師”吧!要做“太師”就要把這一段拿來反省,要具備“聖人之才”。現在時代不同,還要加一句,還要具備“聖人之德”,品德要好,然後才有資格作“大宗師”。

    “殺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。其為物,無不將也,無不迎也,無不毀也,無不成也,其名為攖寧。攖寧也者,攖而後成者也。”怎麼叫“殺生者不死”呢?這個“生”不是生命,不是真的叫你去殺生,殺了別人,我就可以不死,那你非死不可。後來學神仙之道的道家,根據莊子的這個意思,有兩句話,“未死先學死,有生即殺生。”思想念頭一生起,馬上就把它空了,就在空靈的境界上永遠空下去,這就是學死,死人永遠不死,永遠不死就是長生,生生不已,永遠是前進的。“生生者不生。”你想長生不死,那就最好“不生”。“不生”就是思想妄念情緒動都不動,但不是壓制下去。孟子講“吾四十而不動心”,孟子是亂搞的,要硬壓下去,那不得了,應該空靈。莊子這裏講的“殺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”,生而不生,不生而生,就是佛家說的到了八地菩薩的境界,做到了無生法忍,道理是相通的。到了一念不生處,“其為物,無不將也,無不迎也,”那心能轉物了,一切萬物都跟著你來,你不被萬物所轉了。“無不毀也,無不成也,”要改變萬物就可以改變萬物,要毀滅它可以,要成就它也可以。像我們普通人沒有得道的,受外界環境的影響,就改變了我們自己。

    我們看歷史上的宋儒理學家,在中國文化裏相當於佛家的律宗,品德做人那個嚴肅,那沒有話講,好極了,我非常佩服。但有一點,做學問主觀太強,把佛家道家的東西學來,再拼命罵他們是異端,異端的意思就是外道,這是很不應該的。如程明道的《定性書》,教怎麼打坐怎麼入定,一開始就有二句很有名的話,“無將迎,無內外。”“將”“迎”兩字就是偷莊子的。拼命偷道家的東西,連道家的名稱也偷,當與自己沒有紅包,到人家的家裏拿一個來,然後又罵人家家裏沒有紅包,因為被他偷走了,宋儒就搞這種事情。但是“無將迎,無內外”,把打坐做功夫講到了底,一上坐不要故意把念頭拿空,過了的不追,來了的不拒,不要在身體以內,也不要在外。“將”就是不要把念頭帶來,讓他起,念頭來了,不歡迎,它自然跑了,跑了走了也不送,就那麼坐著入定了,完全對。道家佛家用功的精華,他都講到了,但講完了,又罵佛家道家是異端,只有他不曉得是哪一端,他也是量太小,有“聖人之才”無“聖人之德”,也沒有得道。


(後略)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