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Rainbows (雨後的彩虹) 看板: Metal_kids
標題: [轉錄] 音樂天才羅大佑、黃舒駿以及張雨生
時間: Thu Aug 20 22:22:59 2009
這篇是大陸網站的文章,我覺得寫得非常好,而且有提到雨生,所以轉錄過來
原文網址在(簡體字):http://365jia.cn/group/thread/show/id/67714
作者:消逝的延續 2009-07-27 11:25
台灣那群唱歌的人裡面,好聲音不少,好寫手更多,優秀製作人更是氾濫,絕非內地和香
港能夠相提並論。但,將製作、創作和演唱結合再一起的卻是少之又少。陳昇算一個優秀
的寫手,可惜過於內斂和晦澀,始終沉迷於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;李宗盛算一個很牛的製
作人,但口水成分稍微嫌重,風格比較流於形式;張洪量嗓音獨特且創作能力極強,但最
後沒能抵抗住商業音樂的侵蝕;而現在紅到發紫的新生代陶天王和周天王們,都是“洋為
中用”的代表,“只有流行,沒有音樂”罷了。可不是,當所有人厭倦陳信宏的時候,他
們選擇了更為矯情的吳青峰,從五月天到蘇打綠,從陶喆到周杰倫,只是一個輪迴罷了。
縱觀這十幾年,台灣流行樂界能稱的上“天才”的只有三個人:羅大佑,黃舒駿和張雨生
。 (內地有一個半,一個是崔健,半個是竇唯,竇唯現在不唱歌了,算半個;至於香港,
很可惜我還沒發現,因為香港沒有比較根源的成套音樂理念。)
一個好的音樂人,關注的東西不應只是簡單的愛情或自身的生活體驗,而更應該放眼社會
,捕捉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,或直抒胸臆或針砭時弊,同時在創作上輔以成熟的旋律和編
曲,並在製作方面對專輯各方面進行成功的打造,順應時事而有所變化,這才算得上好的
全能音樂人。演唱、詞曲、製作一個都不能少,可能某項有所缺陷,但基本功肯定得有。
羅大佑對時代的解讀令所有音樂人或歌手望塵莫及,《東方之珠》一出,誰與爭鋒?這首
政治隱喻極強的歌曲竟能被羅大佑演繹得如此至情至性,入木三分,足以奠定其在那個年
代的王者地位。羅大佑在歌壇的成就基本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唯一能與之相提並論的
可能只有大陸的崔健,但兩人風格相差較遠,也很難比較。
羅大佑的領袖地位是公認的,沒什麼異議,史詩般的作品用“量產”來形容毫不過分。
《皇后大道東》,《戀曲1980》,《鹿港小鎮》,《亞細亞孤兒》,《之乎者也》,《未
來的主人翁》,《愛人同志》,哪首不是集深度和流行於一體的名作。更別提《穿過你的
黑髮的我的手》,《是否》,《光陰的故事》,《童年》,《愛的箴言》,《青春舞曲》
,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等一堆旋律令人過耳不忘的歌曲了。羅大佑的創作能力絕對在這幾
個天才中獨占鰲頭,嗓音滄桑厚重,雖然高音稍有欠缺,但與其穩重的音樂風格甚是貼合
。
黃舒駿現在活躍於內地選秀界,人稱“毒舌”,但又有幾個80後知道他的過去?黃舒駿是
最典型的民謠詩人,彈吉他、吹口琴,寫得一手好詞。羅大佑稱黃舒駿為“詞第一,曲第
二,唱第三”。黃舒駿的嗓音其實並不出色,但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,屬於半高不高
的音色,但往往能通過合適的調子將其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。
黃舒駿的歌主要分兩類,一種是抒情式的民謠,單從旋律上分析比較貼近流行歌曲,比如
《未央歌》,《雁渡寒潭》等;另一種是敘事民謠類型的,長度一般超過六分鐘,這也是
黃舒駿成就最大的一方面,此種歌曲產量不多,但在歌壇享有特殊的地位,典型就是《改
變1995》,《三代之間》,《兩岸》,《戀愛症候群》等幾首,這幾首歌從名字就看得出
絕對不是等閒之作:《戀愛症候群》寫盡戀愛眾生相,在結尾處還小昇華了一把;《兩岸
》通過描寫一場台北男和北京女的兩地戀間接描繪了兩岸微妙的關係;《三代之間》說的
是台灣一個家庭三代人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,暗合時代的風雲起落;《改變1995》風格迥
異,為紀念已故製作人楊明煌的作品,將1995年發生的事情串聯成一首歌,其結構之恢弘
、佈局之精巧,絕非如今所謂的“天王”能達到的境界。
縱觀黃舒駿的歌詞,總是直接而辛辣,充斥著對現實和甚至對自身的調侃,智慧的鋒芒無
處不在,往往在飛揚跋扈中隱藏著深刻的哲理,嬉笑怒罵中隱含著巨大的力量,令人玩味
。但黃舒駿對時代的解構始終差了羅大佑一籌,剖析了一些現象,但是缺乏深刻的遠見卓
識,黃舒駿曾在早期某張專輯的文案中寫到了其超越羅大佑的野心,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
,最後只能在《改變1995》中寫道“我還是沒能成為你以為的那一個人,真的很抱歉”(
製作人楊明煌曾希望黃舒駿超越羅大佑,“那一個人”即指“超越羅大佑的人”)。其實
在我看來,黃舒駿的地位雖不及羅大佑,但僅次於羅大佑排行第二,還是綽綽有餘的。
張雨生始終是令人心痛的名字,他也是我最鍾愛的台灣歌手,張雨生的才華絕不亞於黃舒
駿,當時由於年紀輕,前途也不可限量。可惜,老天爺在他31歲的時候奪去了他的生命,
一張《口是心非》竟然成了最後的告別,只能徒然長嘆“天妒英才”了。將張雨生排行第
三,原因有二:一是張雨生英年早逝,無法判斷其終身成就,只能從有限的幾張專輯中找
到答案;二是早期的作品中,口水歌的成分畢竟多了一點,而羅大佑、黃舒駿等人基本是
靠原創作品起家的。
張雨生身上有個有趣的現象:一般的歌手都是從非主流往主流裡擠,張雨生卻是功成名就
後非往非主流裡面擠,這在金錢當道的台灣歌壇,實屬罕見,也更難能可貴。這個經驗,
對後人是有所啟發的。這裡且不論《大海》和《我的未來不是夢》等一些口水歌,張雨生
的原創作品風格繁雜,大多有點根源搖滾的實驗色彩在裡面,其中又以《卡拉ok.台北.我
》的成就最高。用很俗的話來說就是“叫好不叫座”。這張專輯關注了很多社會問題,例
如流浪動物、孤寡老人、環境污染、台北的城市規劃等方方面面,張雨生的著眼點小於黃
舒駿和羅大佑,但稱得上“天才”也不是無中生有,原因有三:一是張雨生的詞華麗無比
,政大外交系畢業的科班底子還是在的;另外就是無以倫比的高音,聽張雨生的歌往往有
種震撼的感覺,將聲音和歌結合得天衣無縫。同樣屬於偏女性的高音,張信哲的歌只是兒
女情長而已,這就是張雨生的高明之處;第三就是作為製作人,張雨生最令人稱道的一役
就是將張惠妹瞬間捧紅,95年“歌壇出了個張惠妹”,而在那一年之前,流行歌壇幾乎是
被王菲和張學友瓜分了的,當年還有些很紅的歌手,譬如許茹芸和伍佰,張惠妹的《姊妹
》一出,勢不可擋,在一片哀怨的芸式唱腔和憂傷的布魯斯旋律中殺出一條血路,一直唱
到街知巷聞,張惠妹因此成功登天新一代天后寶座,這一切的幕後推手,就是張雨生,這
也是張雨生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。
而張雨生去世後,陶喆接手製作,張惠妹的那幾張專輯的退步非常明顯。這一點上,張雨
生的高人一等之處就在於他懂得什麼是市場:做張惠妹的專輯是用來賺錢的,做自己的專
輯是用來爽的!
十年前,這個天才的一張專輯可能只賣了三萬張,如果換成今年,恐怕不止這個數,但也
不會多到哪兒去,張雨生的生命在1997戛然而止,但到了2007,恐怕也沒多少人能讀懂張
雨生早就超越的起碼整整10年的音樂模式。
http://365jia.cn/group/thread/show/id/67714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◆ From: 143.89.48.161
→ vicke:有聽說過黃舒駿的「戀愛症候群」整首是「翻譯」自日本歌... 08/20 22:28
推 stanley103:推這篇 08/20 22:56
推 boabow:淚推最後一句~ 08/20 23:46
推 Rohmer:看到一樓推文,查到這個:http://0rz.tw/4FD4t (youtube) 08/21 00:26
→ Rohmer:不過是雨生版,就不多談黃了 08/21 00:27
→ noonee:以我個人來說 我覺得張雨生比黃舒駿還更好上一點 08/21 01:30
→ noonee:尤其是在他過世之後 很多他壓箱底的demo跟著曝光 08/21 01:30
→ noonee:我真的覺得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 97年之後 才是張雨生 08/21 01:31
→ noonee:開始登峰造極 大鳴大放的時候 真的很可惜... 08/21 01:31
→ noonee:另外黃舒駿 除了內文提到的幾首 我更推薦 未來的街頭 08/21 01:32
推 feynman511:推樓上 08/21 02:59
推 feynman511:我覺得張雨生跟現在其他創作者不同的是 1.音樂性豐富 08/21 03:03
→ feynman511:喜歡嘗試不同曲風 不像某些創作者 好像有種既定的模式 08/21 03:04
→ feynman511:他很有實驗精神 也很有企圖心 08/21 03:05
→ feynman511:2.他的詞有種書生氣息 而且越到後期越看出精練功力 08/21 03:06
→ feynman511:3.他很會唱 有些人會創作但音色普普 而他唱功好音域廣 08/21 03:07
→ feynman511:因此可以唱的歌路也多 08/21 03:08
推 kuraturbo:有舒駿板噢!!板名Jerry(趁機打廣告) 08/21 03:50
推 alex76cyn:推 非常推 08/21 04:33
推 sevensad:張雨生、黃舒駿都是我非常欣賞的創作人 08/21 06:38
推 gikyw:"張雨生始終是令人心痛的名字"-->看到這句好有感覺 ~>"
公告版位
- Oct 03 Sat 2009 23:30
[轉錄] 音樂天才羅大佑、黃舒駿以及張雨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